说说:能源局关于印发《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上)
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文中提到https://www.bjtcwa.com/矿用本安型手持终端天生有着强韧的生命力,经过风吹雨打也能化茧成蝶成为最优秀的自己。https://www.bjtcwa.com/DM-static/upload/image/cn/20220218_142452_3263_s.jpg
2021年是
“
十四五
”
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开局之年,也是成立
100
周年,做好今年能源发展改革工作至关重要。
当前
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能源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现
绿色低碳转型
发展
任务艰巨。为深入贯彻落、决策部署,持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
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特色思想为指导
,全面
贯
彻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经济工作会议和《工作报告》有关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坚持系统观念,
遵循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能源与生态和谐发展,着力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着力推进能源低碳转型,着力推进能源科技创新,着力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加大能源惠企利民力度,
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提供坚的能源保障。
二、主要目标
2021年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能源
结构
。
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
56%以下。新增电能替代电量
2000
亿千瓦时左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
28%
左右。
供应保障
。
全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
42亿吨标准煤左右,石油产量
196
亿吨左右,天然气产量
2025
亿立方米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力争达到
11
亿千瓦左右。
质量效率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左右。
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跨区输电通道平均利用小时数提升至
4100小时左右。
科技创新
。
能源短板技术装备攻关进程加,关键核心技术、关键装备、关键产品的自主替代有效推进。
聚焦能源新模式新业态发展需要,新设一批能源科技创新平台。
体制改革
。
现
第一批
电力现货试点地区更长周期结算试运行,
稳步
扩大现货试点范围,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健全电力中长期、现货和辅助服务市场相衔接的电力市场体系
。
、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
、促转型
,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强能源供需形势分析研判,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加强能源预测预警
。
加强
电力、天然气等供需走势分析研判,
针对可能出现时段性、区域性供需矛盾较突出的地区,从资源供应、基础设施布局、需求侧管理等方面,
提前谋划应对
举措
。
密切关注东北、
“两湖一江
”
等地区煤炭供需形势变化,加强产运需调度,保持港口、电厂库存
处
在合理水平。
健全完善能源形势分析和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会商机制,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态,注重防范化解影响我国能源安全的各种风险挑战,提高能源宏观调控能力。
进一步提升能源储
运
能力。
立足
“全国一张
”
,推进天然气主干管建设和互联互通
。
积极推进东北、华北、西南、西北等
“百亿方
”
级储气库群建设,
抓好
2021
年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管道、地下储气库和
LNG
接收站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
。
提升煤炭生产、流通和消费各环节库存水平。
加强电力应急调峰能力建设。
积极推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推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等试点城市坚强局部电建设,加强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能力建设。研究促进火电灵活性改造的政策措施和市场机制,加推动对
0万千瓦级和部分
60
万千瓦级燃煤机组灵活性改造。开展全国新一轮抽水蓄能
中长期
规划,加长山、荒沟等抽水蓄能电站建成投产,
推进泰顺
、
奉新
等抽水蓄能电站核准开工建设。稳步有序推进储能项目试验示范。
强化能源供应保障基础。
推动油气增储上产,确保勘探开发投资力度不减,强化重点盆地和海域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和勘探,推动东部老油田稳产,加大新区产能建设力度。加页岩油气、
致密气、
煤层气等非常规资源开发。
防范化解炼油产能过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夯煤炭
“兜底
”
作用,
坚持
“上大压小、增优汰劣”,认真开展
0
万吨
年以下煤矿分类处置工作,按照产能置换原则有序核准一批具备条件的先进产能煤矿。
稳妥推进煤制油气产业高质量升级示范
。
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序推进跨区跨省输电通道建设。
完善电力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要以庆祝成立
100
周年电力安全保障工作为重点,
深入施电力安全风险管控专项行动计划,认真落
“季会周报
”
管控机制,构建可量化的电力安全生产综合评价体系。开展能源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风险评估,强化重大风险源头管控。完善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开展应急演练,完善应急保障预案
,确保重要用户、重大活动电力保障万一失
。
四、加清洁低碳转型发展
深入落我国
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要求,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高质量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
持续优化能源结构。
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
研究出台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若干
政策
。
印发《关于
2021
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
2021
年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
11%
左右
。
扎推进主要流域水电站规划建设
,按期建成投产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
推动有条件的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尽早建成并。研究启动在西藏等地的地热能发电示范工程。
有序推进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加推进纤维素等非粮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示范。
增强清洁能源消纳能力。
发布
2021年各省(区、市)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
责任权重
,加强评估和考核。
健全完善清洁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机制,积极推广就地就近消纳的新模式新应用。
在确保电安全的前提下,推进电力源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
提升输电通道新能源输送能力,提高中东部地区清洁电力受入比重。
加建设陕北
~
湖北、雅中
~
江西等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加建设白鹤滩
~
江苏、闽粤联等重点工程,推进白鹤滩
~
浙江特高压直流项目前期工作。
进一步
完善电主架布局和结构
,
提升
省间电力互济能力。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化、规模化示范,促进储能技术装备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电力需求侧响应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健全完善峰谷分时交易机制,
合理规范
峰谷价差。
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
强化
和完善
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
双控制度,
合理分解能耗双控目标并严格目标责任落
。深入推进煤炭消费
总量控制
,加强散煤治理
,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大力推广高效节能技术,支持传统领域节能改造升级,
推进节能标准制修订,推动重点领域和
新基建领域能效提升。积极推广综合能源服务,着力加强能效管理,加充
换
电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施电能替代,大力推进以电代煤和以电代油,有序推进以电代气,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