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看外贸企业遭遇"黑天鹅"!俄乌冲突以来,你是否也面临这重
乌克兰局势影响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海运紧张运费上涨……“黑天鹅”事件使得外贸企业生存渐趋艰难。https://supplier.alibaba.com国际贸易网的最新消息可以到我们平台网站了解一下,也可以咨询客服人员进行详细的解答!https://sc04.alicdn.com/kf/H62c4b19a902d4f12934dc25d2e5031ebe.jpg
据了解,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费高涨、海外需求下降等是外贸企业面临的多重挑战。这其中,汇率波动加剧带来的不确定性是最大的烦恼之一。
对此,外汇局发布通知,引导中小微企业做好汇率避险。然而,目前的情况是,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大,外贸企业采取中性外汇套保措施也不能有效规避风险,尤其是中小微企业。
面临重挑战
“相比去年,外贸行业今年面临的困境更多。工厂订单越来越少,海运费用持续高涨,乌克兰局势引发欧洲卖家对未来走向不确定的恐慌。”浙江一位外贸人士感慨道。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常冉指出,当前我国外贸企业依然面临较大压力,体现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方面:
一是全球疫情反复拖累经济复苏进程,在欧美经济体财政刺激退出并相继开启货币政策紧缩的情况下,预计外需对我国出口拉动会边际放缓;
二是目前全球供应链瓶颈短期难以彻底缓解,能源及粮食供给紧张、海运运力不足、疫情干扰运输效率;
是外贸企业当前深受成本高增、用工短缺、经营利润挤压的困扰,面临“增收不增利”境况,接单意愿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局势又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外贸企业的经营压力。常冉分析,石油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价格仍居高位,推升全球通胀水平,造成输入型成本抬升的压力。还需注意的是,随着俄罗斯对外收付绝大部分金融渠道将被关闭,不排除由此引发外汇市场波动加剧,加大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服务经济研究院院长林吉双教授也指出,全球供应链仍处紧张阶段,欧美海运运费居高不下,部分原材料价格仍在高位。特别是2月末以来,欧洲地区地缘风险突然上升,进一步推高欧洲地区航线市场风险和运费水平,也使得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进一步增加外贸企业的生产和运输成本,企业利润受到严重挤压。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日前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外贸)压力非常巨大,形势也非常复杂严峻。从供给冲击看,原材料、大宗商品的供给仍然没有恢复正常,供应链的这些瓶颈预计短期内难以得到缓解。从预期转弱看,缺柜、缺工等问题持续困扰外贸企业,原材料价格、运价成本现在还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此外,一些中小外贸企业盈利状况并不是很乐观,也影响了他们接单的信心。”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专家、助理研究员赵琳指出,疫情暴发后,产业链或供应链安全成为跨国企业考虑的重要因素,缩短价值链长度、区域价值链、供应链多元化是全球贸易活动重新调整的主要方向。
“乌克兰局势进一步凸显了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加剧上述趋势。此外,疫情期间外贸的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全球贸易保护行为对出口的负向影响。而随着全球价值链的调整和重塑,贸易保护主义对出口的长期负向影响将逐渐显现,因此,出口将面临较大的长期下行压力。”赵琳如是说。
外汇套保难抵汇率风险
除了需求与供给方面的难题外,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剧也让不少外贸企业犯难。
“用一批货的周期看,从的港口发货是用人民币结算,几个月后到达国外港口再发到零售商,赚取的是美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如果人民币在出口的时候贬值,到达港口时升值,这使得两端的利润都大幅减少。”一位贸易人士表示。
一般而言,在外贸企业出口时,如果预期人民币升值,做外汇套保可以锁定出口成本、规避风险;而在汇率波动较大的行情下,外汇套保并不足以应对汇率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负向冲击。
某资深外贸人士表示:“保汇的措施都是在单边下跌的时候才会起到作用;论什么外汇保护措施,都法对人民币双向波动进行保护。”
事上,外汇套保的成本亦是企业考虑的因素之一。林吉双分析,锁汇成本较高,加之一些外贸企业利润微薄,因而可能不锁汇或少锁汇,造成汇兑损失。另外,外贸企业出口外汇回款滞后期长,亦导致做外汇套保充满着不确定性。
常冉同时指出,当人民币汇率偏离远期外汇掉期交易协议设定的结汇兑换价格,尤其中小企业容易选择随行就市押注汇率涨跌,使得外汇套保难以达到效果。
交通银行国际业务部人士指出,汇率大幅波动并不可怕,波动方向超预期则会产生较大影响,外贸企业不恪守汇率中性原则进行敞口管理,依靠主观判断选择套期保值的‘合适’时机,将面临较大风险。
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背景下,外贸企业该如何应对林吉双建议,在预期人民币升值前提条件下,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增加外汇存款以降低汇率波动对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同时,尽量缩短收款周期,积极催收款项,减少因回款周期长造成的不确定性风险。此外,适度提高报价,或签订合时与客户约定好汇率波动在何种情况下对商品和劳务价格做出相应的调整幅度。
更长远来看,林吉双指出,外贸出口企业应尽早谋划,做好应对策略:加强供应链管理,降本增效;做好汇兑筹划,锁定利润;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现内外贸协调发展等。
在赵琳看来,外贸企业可以采取多元化发展以应对风险。比如贸易伙伴的多元化、产品种类的多元化等。跨境电商等线上交易方式比线下交易更加便捷,节约时间和各个环节的贸易成本。当前对跨境电商的扶植力度较大,建议线下企业转线上寻求更多的机会和多元化发展。
外贸开局平稳向好机械、家居园艺、消费电子等品类增长迅速
尽管仍势头猛劲,2022年对于外贸人来说必然将会是充满挑战的一年。
外贸人已经开启注定忙碌的2022年。
据海关总署统计披露,今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6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其中,出口47万亿元,增长16%;进口27万亿元,增长129%。
从主要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202万亿元,增长99%,占出口总值的58%,其中电子元件、汽车出口分别增长24%、991%。进口方面,机电产品、农产品分别进口111万亿元、22544亿元,增长67%、77%,外贸继续保持向好势头。
当前,我国外贸出口格局愈发注重“高质量发展”,许多新型行业正蓬勃发展。
根据月阿里巴巴国际站新贸节首周披露的数据,行业大盘成交数据来看,机械、家居园艺、消费电子大品类,成为本届新贸节交易规模方面增长最的前。服装、美容个护、消费电子,则在支付买家增长方面增长最。
海外买家增长方面,美国、加拿大、英国依然是交易规模最大的前个。而泰国、菲律宾、新西兰,成为交易规模成长最的前。
但另一方面,在海外货币和财政共振式收缩的背景下,外需在年内存在着增速加速下滑的可能,物流运输、汇率波动等也给外贸带来了压力。在当前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几大新品类的需求明显上升,国内商家也正加速布局品牌数字化转型谋求品牌出海。
潮州市枫溪区东阳陶瓷制作厂外贸总监何佳阳表示,近几年,海外买家从之前的传统贸易商购买转变为通过国际站购买,父辈留下的财富也为家族产业走向数字化打下基础,随着供应链的逐步完善和各国消费分级带来的新需求,下一步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做好产品的品牌化转型。例如,为满足客户的柔性定制、品牌定制需求,厂家可以提供定制、颜色定制等服务,以此降低买家的模具开发成本。
新型行业增长强劲
根据今年阿里巴巴国际站新贸节首周的数据,目前四大增长最品类分别为健康、户外品类、家居智能化和新能源产品。其中,4667%增长率的电动多用途自行车,成为新贸节新品类的最靓一匹“黑马”。
随着春季的到来,海外地区的户外出行需求明显增长,具备多种功能,且有环保电能驱动并体现时尚动感设计的多用途自行车,成为此次新贸节增长最高的单品。尤其是那些具备高续航的电动传动系统,让海外终端用户在包括健身、通勤、探险、休闲等各类生活场景都能使用的自行车销量暴增。
除了“大件货、高单价、高溢价、多功能、好品质”这些增长关键词,新能源也是值得特别关注的高增长品类。
欧洲能源产品不断涨价,带来清洁能源的需求逐年旺盛,小型风能机作为补充绿色能源,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户用型风光互补系统。新贸节首周期间,风电发电机品类取得527%的增长。其中德国、意大利等欧洲的采购增速最为明显。
受益于海外电商消费的普及,电商产业高频使用的递信封袋也取得225%的增长。尤其是那些彩色撞色等有辨识度的设计,以及可定制L服务,受到海外买家的青睐。同时那些可降解,以及环保材质的递物流包材,成交增长也领先同品类的增长趋势。
新型行业的强劲增长反映的是外贸行业内部结构的改变,阿里巴巴国际站总裁张阔表示,目前出口的商品从曾经以出口电子器械等轻小件为主,变为洗衣机、烘干机、扫地机器人等大件;从以性价比优先的产品,慢慢走向品质和创新优先的产品,着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外需降温
尽管仍势头猛劲,2022年对于外贸人来说仍将是充满挑战的一年。
中邮证券报告显示,考虑到我国进出口数据的高基数,我国今年的外贸或将承压,但回落幅度预计相对平缓。
此外,虽然跨境电商卖家对于疫情可能带来的影响,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应对机制,但是,影响运营成本的内外部因素仍在增加,如物流运输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波动以及人力成本的提高等,导致卖家的运营成本不断增长。
物流运输方面,2021年空运和海运均呈现整体波动上涨的趋势,给外贸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海运价格在2021年也呈现明显上涨的趋势,全球港口的拥堵以及集装箱紧缺未得到有效缓解,运力供不应求。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显示,2022年月17日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达到6601,而2021年12月1日该指数仅为165858。
阿里巴巴国际站闽汕大区总经理高杰表示,今年外贸的增速相比往年会放缓,全球范围内的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恢复正常,尽管如此,“价美物廉”的优质供给在全球仍具竞争力。
与此同时,品牌化转型作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也受到越来越多商家的重视,此前头部跨境服饰品牌SHEIN的品牌溢价案例,让越来越多商家意识到由传统外贸向“品牌出海”转变的重要性。
张阔指出,以疫情催生的居家类服装产业为例,其面临着同质化竞争加剧的问题,此类产品亟需构建品牌出海能力、提升生产制造能力、服务能力等,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高杰表示,跨境电商的品牌化转型需要打破以往“MC”的刻板印象,而平台也可以通过数字化能力给商家背书,让未来的“MC”变为优质供给和供应链的象征。同时,平台也可免去外贸自建独立站、搭建支付系统、站外引流等一系列流程,应对国内和海外不同的监管政策,保证合规性。
他还透露,围绕提倡的专精特新细分的类目,更容易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品牌。以服装行业为例,其细分品类如服装、节日排队服装、功能鞋等市场竞争尚未饱和的垂直领域产品,是品牌化转型的“潜力股”。相比于2B端产品,占领更多消费者心智的2C产品也易形成品牌规模。
企业出海一共经历了个阶段,1990年至2021年为“出口”时代,以“有吸引力的价格”为主要策略,通过经销商和PC端电商销往全球;2021年至2021年为移动出海时代,消费行为向移动端转移,软件类企业加入;2021年至今为品牌出海时代,头部品牌直面消费者,渠道多元化,深化本地化运营,获取品牌溢价。
在如今的品牌出海阶段,数字化转型已经渗透到品牌搭建的全链路,论是利用社媒、界面交互设计、图片优化提升点击的营销运营数字化,还是按需定制服务中小企业的供应链数字化,均体现着产品不断提升的数字化能力。
对买家而言,数字化流程保证了货物和运输的确定性,意味着从端到端的透明服务;对于商家而言,数字化用高效的方法帮助中小型企业深化运营,从营销平台走向服务平台,在“服务就是增长力”的未来格局下,数字化转型开拓了更广阔的服务场景,也是企业向更高价值领域挖掘的突破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