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为什么SCI论文的验数据法复现
做科研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参考文献中的验方法和数据。尤其是理工科领域,当发现某篇SCI文章中的验效果很不错时,作为同研究领域的同学,便想着依据文章中提到的条件去复现验,从而在此基础上推进自己的研究。然而,一个不争的事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明明参照着别人文章中的验条件、验方法,却始终法得到和文章中提到的一致结果。这便是今天这篇文章要讨论的一个话题:为什么很多SCI论文的验数据法复现https://www.sci5216.com/论文期刊发表的相关问题可以到网站了解下,我们是业内领域专业的平台,您如果有需要可以咨询,相信可以帮到您,值得您的信赖!https://www.sci5216.com/uploads/allimg/c211123/163LIZ22T0-44329.jpg
数据法复现的客观因素
如果单纯从客观原因方面讲,SCI论文的验数据重复不出来,那就有很多方面。比如验仪器差异,以材料化学领域用的较多的反应炉为例,即使是同一个牌子的反应炉,新旧程度、温控效果等也是不同的。有这种可能:SCI文章中使用的反应炉热电偶不灵敏,际温度为100℃,但测出来显示只有95℃。因此文章中写的反应温度为95℃。作为同行的你,使用95℃去复现验,那很大可能是法复现的。另外,验材料、验环境等等因素也是类似道理。
科研验本来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因此,SCI论文提到的验数据,也许作者真的就是通过验做出来的,但再次重复就是重复不出来,没找到重复的规律。经历过科研历练的同学,一定有过这种体会。
数据法复现的主观因素
一篇SCI论文,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强调自己的验结论。所以,整篇文章中,作者需要用很大的篇幅去介绍和佐证自己的结论。然而,限于期刊杂志的格式和规范要求,不可能像写记事本一样,和盘托出,在某些方面必须去粗取精。因此,在验细节方面,可能不会写的那么详细。同时,假如作者为了申请专利,或者为了保证自己的科研优势,也可能会选择性地保留重要验细节。
语言规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还是以前面提到的反应炉为例,SCI文章中提到从室温升高到100℃。那么,这里的室温是多少呢?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室温是有很大差异的。所以,在科技论文中,用这种通俗词句就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规范问题。这就导致打算复现验数据的读者法照搬验条件。
在科研验过程中,验结果不稳定是常有的事。这次验结果很好,下次即使同样验条件,结果却很差。有时候即使是同一次验,也会存在有的样品结果好,有的结果差。在写SCI论文时,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验结果,在对验数据处理方面,也会存在选择性展示的现象。即挑选最好的验结果,剔除差的验数据。
第四种主观原因就是大多数科技工作者不愿意看到的:数据造假。这和上述第条主观原因还是有差异的。这里的验数据造假是指完全伪造没有真正做出来的验结果。近年来,这类学术不道德现象层出不穷。
数据复现不出来会被撤稿吗
2021年,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N
B》上发表了了自己科研成果:一种新的的基因编辑技术——NA-DNA。该论文的发表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学术界将其称为诺奖级的科研成果。然而,没过多久,众多学者开始质疑:该验结果法重复。事后,自然生物技术期刊团队以及河北科技大学分别介入了调查,两年后,河北科技大学宣传没有发现韩春雨有主观造假情况。在这两年期间,韩春雨主动申请撤回了自己所发表的论文。
由此可见,SCI论文中数据重复不出来,如果被举报或事态被放大,肯定需要承担一定的后果的。撤稿只是影响之一。但同时也要明白:目前已发表的所有SCI论文中,相当一部分的验数据是法重复的。就在2021年的9月份,《N》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该文章指出,在《N》和《S》上,只有57~67%的文章的验数据是可以重复的。可见,在这么重量级的文章上,重复验也是一个伪命题。因此,做科研的过程中,还请怀有一颗严谨的心。发表SCI论文,虽然不能保证别人能够百分百重复验,但一定要保证自己是百分百抱着诚信的心态去完成验和撰写论文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