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huangjiao 发表于 2022-4-11 11:56:54

解析浅谈公文核稿中的几点体会


核稿是指公文在送交机关或单位负责人最后核准签发之前,由部门负责人或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秘书人员对文稿进行全面审核检查的工作。它是公文处理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修改工作的延续,是确保文件质量,节省用于审阅批改文件时间和精力的重要步骤。通过几年分管办公室工作和公文核稿,我个人对做好公文核稿工作有以下四点体会。业内专家曾表示,http://www.cnnbq.com/代办劳务分包资质的发展壮大是很有可能的,从其以往的数据报表可以很好的看出来。http://www.cnnbq.com/file/upload/202204/05/103012291.jpg.thumb.jpg

一、把好行文的政策关,确保公文的效力。弄清文稿形成的背景、过程、分管的意见以及会稿情况是做好审稿工作的重要环节。一要审查是否需要行文。减少“文山会海”是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减轻基层工作压力的有效方法,在审稿时应着重看文稿所写的内容有普遍意义,是不是照抄照转上级文件精神,是否属于业务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以及是否能用口头、、传真等方式可以传达说明问题。如果以最简单的方法可以解决问题,就不必再行文。二要核查文稿内容的政策性。重点审查是否符合的法律法规,对新制定的政策和规定,要按照局部政策规定服从政策规定、过去政策规定服从现行政策规定、下级政策规定服从上级政策规定的原则进行审查,不符合这一原则的要认真组织修改。要注意政策、规定的连续性和衔接性。政策的衔接是保证政策稳定性的重要步骤,如果政策缺乏稳定性,导致工作人员担心会不会变,干什么都是短期行为,既影响工作效果,也影响工作秩序。同时各股室之间政策规定有冲突的,必须通过协调或请示上级部门答复后才能发文。防止个别股室提出一些片面性的或与其它股室政策有冲突的政策规定,给执行过程中带来一些困难或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四要审核文稿中提出的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可行,便于操作。如果不切合际、措施不明、可操作性差,公文只能成为一纸空文,甚至会事与愿违。这时核稿人员应主动向拟稿股室提出修改意见,制定出切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二、把好内容和结构关,做到言之有物、章法严谨。公文的内容是否空洞物,是衡量公文质量的标准之一。因此,首先要看公文的内容是否言之有物。如果内容空洞、言之物,即使文字写得天花乱坠,也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在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股室在贯彻上级文件时,只是把上级文件换个文头就发下去,没有结合本县际提出具体贯彻落意见和要求,既解决不了具体问题,又增加了基层的负担,也是一种浪费。其次要看主题是否鲜明。主题是公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公文内容的核心。对主题不鲜明、目的不明确、说理不清楚、章法混乱的公文,要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送还拟稿股室进行修改,直到公文主题明确为止。同时,要注意材料的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核引用的材料、数字是否准确误。核内容的完整性,通常从行文目的和内容上去把握,以便做到题文相符、内容完整。结构是公文的骨架,调整结构主要是修改文稿的写作方式。一要重点核查文稿的组成部分、内在联系以及开头、结尾有缺项。例如修改一篇请示公文,首先要核查请示正文的基本组成部分请示原由、事项、结语等是否完整。二要注意结构的严谨性。主要核查段落安排是否合理、结构是否混乱、层次是否清晰、过渡与照应是否恰当等。要注意各部分的篇幅是否合理、长短是否恰当等。如果不合理、不恰当,就要进行补充或调整,各部分篇幅长短要服从内容的需要。内容所必需的,能长则长,能短则短。值得注意的是,在修改文稿时往往需要删掉多余段落,增补某些材料,订正某些观点,或者增加某些引文,这样就会引起结构变动,不能顾此失彼,造成新的结构不合理。、把好主题和观点关,做到中心突出、事准确。每篇公文都应主题(主要指标题)突出、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用主题和观点统帅材料,用材料说明主题和观点,以求得主题、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如果主题、观点、材料配合不当,要么就会造成主题和观点大、材料少,显得空洞、干瘪,说服力不强;要么就会出现事例的罗列,材料淹没观点。所以,要恰如其分地确立主题,使之成为公文的核心,用正确的观点和材料围绕主题开展论述。同时要注意文稿的基本观点是否提出,已提出的是否正确。如果文稿的基本观点没有提出或提得不够明确,就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使之成为公文的骨架,使受文者看过观点后就能知道公文的主要内容。如果基本观点不正确或不切合际,就应进行修改订正,使之正确、鲜明。要删减与主题和观点直接联系的材料,避免材料过于繁杂,同时根据需要补充一些新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材料,以增强主题和观点的说服力。公文法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决定了公文内容必须准确,事必须真可靠,数字必须准确误,结论必须符合政策法规和际情况,不可夸大也不可缩小,不可拔高也不可压低。把好公文事关,就要认真核查文稿内容是否添枝加叶、浮夸拔高;是否有张冠李戴或以点代面、夸大其词;是否有弄虚作假的痕迹等。只有这样,才能在事求是的基础上观察问题、认识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和促进工作的开展。四、把好语言文字和公文的体式关,保证公文的严肃性。公文的语言文字表述如何,直接关系到公文的质量,影响公文的贯彻执行。公文的结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才能明了地表达发文意图和思想,便于受文单位读懂弄通、贯彻执行。因此,核稿时要重点对公文框架、布局、部分之间的关联以及叙述的层次性等进行细致分析,使公文的结构合理严谨。同时要认真审核文稿语言文字的使用是否正确,有错字、别字;用词是否恰如其分、搭配正确、通俗易懂;句子成份是否正确,有病句;标点符号运用是否准确,是否会产生歧义;人、地、时间、数字、引文是否准确误;文风是否纯正,等等。公文的体式关系到公文的运转效率和工作效能的发挥。核稿人员必须按照《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要求审核文稿体式,核查文种使用是否合适,标题是否准确,发文机关和收文机关的关系是否恰当,主送、抄送机关的范围是否合适,发文字号、附件、附注及发文形式是否合适,等等。总之,公文核稿是一项费心费脑的细致工作,核稿人员既要有很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又要有扎的语言文字功底和一定的书写能力,更要熟练掌握本机关的全面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做好公文核稿工作。

:202110261256526561749刘选 延




124567899 页

下一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析浅谈公文核稿中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