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jiaoya 发表于 2022-4-12 09:40:06

最新:全面“狙击”小红书,阿里拿出了一根“态棒”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易生活(ID:IT-L),作者:易菌,授权转载发布。http://www.dream-ring.com/拼多多代运营公司的相关资讯可以到我们网站了解一下,从专业角度出发为您解答相关问题,给您优质的服务!http://www.dream-ring.com/uploads/allimg/20220406/1-220406110542144.png

自2021年秋季开始的互联行业裁员潮至今好像并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从BAT到新兴的独角兽企业都没能免俗,甚至于出现了“毕业”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说辞。当然,此时也并非所有厂商都在收缩战线,日前有消息显示,阿里正在测试一款为“态棒”的电商A,并且这是一款主打年轻人潮流文化的电商社区。



从目前曝光的相关信息显示,“态棒”打出了“有态度的创造”的S,表示要服务于年轻用户,成为提供当代年轻人新生活消费方式的平台。据悉,“态棒”倡导有态度的创造,向年轻用户提供有特色的潮流货品,并帮助年轻设计师在“态棒”被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助力年轻创业者在该平台现创业和机会。

不难发现,“态棒”被阿里定义为一个以社区驱动的潮流电商平台,不仅为用户提供购物平台、还是一个交流的社区。同时在“态棒”这个平台中,用户可以发表自己对商品的“态度”,供其他用户参考,还能与国潮品牌的主理人、设计师互动。简单来说,“态棒”几乎就是一个阿里版的“小红书”,定位也非常清晰,瞄准的是对潮流文化感兴趣的年轻消费群体。



事上,阿里对于小红书的忌惮和觊觎早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此前在今年1月,阿里上线了为“友啥”的兴趣社交APP,这款APP以兴趣驱动社交,围绕潮流有趣的好物研究所,来打造以“兴趣+社交”为核心的种草平台。与“态棒”一样,“友啥”在官方介绍中同样是通过潮流好物打通兴趣与社交,将爱好潮流文化的人与物集聚在此,同样是聚焦年轻消费者。

但值得一提的是,与小红书最大的不同是由于背靠阿里的电商体系,论“态棒”还是“友啥”都能现种草后的即刻拔草,用户在看上了心仪的商品后、直接就能通过链接下单购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态棒”和“友啥”更像是将淘宝中的“逛逛”单独分出来,做的独立APP。



从“友啥”到“态棒”,阿里这番操作不禁让人想起了讯在2021年最后个月里,一口气推出七款社交平台来打造产品矩阵的做法。目前阿里旗下的电商平台中,天猫对标京东、淘宝特价版对标拼多多,“态棒”对标的自然就是小红书了,这疑是典型的防御型产品。

没错,当淘宝特价版暂时在下沉市场迟滞了拼多多的扩张脚步后,阿里在电商领域的最后一个难题,就只剩下了小红书。而“态棒”这款APP或许就是阿里想要做一款属于自己的小红书的结果,它的出现也更像是阿里与小红书竞争白热化的体现。

从阿里的视角出发,没有小红书和拼多多的世界疑是最美妙的。从瀛海威开始,国内互联行业的成功标杆就是垄断或双头垄断一条主要赛道,BAT之所以从千禧年一直到如今都屹立不倒,疑是因为讯有社交、阿里有电商、百度有搜索。当然,巨头之所以是巨头,仅仅在一个赛道上现垄断是不够的,往往还需要横向扩张、现业务的多元化。故而在过去的十年间,以BAT为代表的大型互联企业可以说是四处出击,甚至讯都有了一种变身投资的既视感。



然而,互联行业的“好日子”似乎到2021年就为止了,随着反垄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落下,互联巨头的横向扩张基本已经成了为历史,在这样的情况下,守好基本盘就成为了他们的当务之急。对于阿里来说,电商疑就是基本盘,但在保卫这条赛道头把交椅的争斗里,阿里最致命的敌人或许并不是京东,而是小红书和拼多多。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阿里电商业务走的并不是传统的零售商模式,不是像京东与亚马逊这样将传统零售业搬到络上,靠赚取商品差价来盈利。阿里电商业务的利润,是来源于向商家收取广告费、服务费,其盈利逻辑是要求有不断的流量涌入,持续不断引入新商家、并打压逐渐壮大的老商家。在这种情况下,拼多多的存在让中小商家有了另一种选择,而小红书则更进一步,直接在阿里体系外向商家收取广告费了。



阿里电商业务靠的是向卖家出租广告位来挣钱,而广告位的核心作用,其就是向用户种草。事上,种草是当下电商平台都在追逐的一个概念,因为相比于需求明确的购物,种草带来的是目的性的交易,也就是类似于在络中闲逛,却在这一过程中被种草某一商品、进而冲动消费。

相比之下,广告就显得过于生硬了。在有了淘宝的“逛逛”后,阿里要另建一个单独APP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淘宝的交易属性太强,并不利于用户自发产生内容,毕竟种草的本质是内容消费,是先是有内容再有随之而来的消费转化。

那么,“态棒”有机会征服年轻用户吗?只能说或许是难于登天。君不见,讯的“有记”、知乎的“CHAO”、陌陌的“树莓“都已折戟沉沙,而阿里此前并不具备社交基因,对于打造一个社区并没有成功的经验。选择潮流文化和年轻人这两大元素虽然是当下新消费浪潮中的重要组成,可有一个问题阿里或许很难回答,那就是在有了小红书后,年轻人为什么要来“态棒”呢?

要知道用户的时间是有限的,几乎不存在同时逛小红书和态棒的情况出现。更为关键的一点,是“态棒”的产品逻辑其与小红书是完成相反的,前者所注重购物的社区、而不是先有社区再转为卖货。这种微妙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整个平台不可避免地,沦为类似“什么值得买”这样的导购平台,而如何确保社区调性不跑偏显然也很考验阿里的运营水平。



或许有人会说,态棒的优势是购物体验更好,被种草后马上就可以下单,但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种草的关键是要有内容积淀,如何为态棒积累内容目前是这款APP是否能够成功的契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场不逊于当初悟空问答向知乎挖角大V这样,互联行业对于KOL的追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新:全面“狙击”小红书,阿里拿出了一根“态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