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们都知道,财务自由其实是一个等式,也就是“被动收入≥日常开支”,只要让等式平衡,就进入到了一种财务自由的状态。当然,即使进入到财务自由的状态也不代表就终身财务自由了,一旦等式被打破,日常开支超过了被 ...
我们都知道,财务自由其实是一个等式,也就是“被动收入≥日常开支”,只要让等式平衡,就进入到了一种财务自由的状态。当然,即使进入到财务自由的状态也不代表就终身财务自由了,一旦等式被打破,日常开支超过了被动收入,那么又会脱离财务自由的状态。 有不少人实现财务自由的方式是:先设定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从而计算出一个日常开支,然后再根据这个日常开支去反向推算需要多少被动收入才能实现财务自由。 比方说,有人计算出来,在当前社会,要过上高品质的财务自由的生活,必须拥有两千万的可投资资产。这个金额大到足以吓退大多数的普通人,让人感觉实现财务自由遥遥无期,甚至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 而财迷姐则玩得比较极端,我先将日常开支控制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然后尽可能快速积累资产,产生被动收入,让自己尽快进入到财务自由的状态。因为当我们实现财务自由以后,我就可以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业,与此同时收入也会大幅增加,这时即使我为了提升生活品质而增加日常开支,也不会脱离财务自由的状态。 这种操作方式的灵感其实是来源于“富爸爸现金流游戏”。在游戏当中,抽到低收入职业卡片往往更容易进入快车道,实现财务自由,原因就在于低收入职业的日常开支更低,稍微产生一些被动收入就能进入快车道。而越是高收入职业,各种开支负担越大,也就越难进入快车道。(大家不要觉得收入低就无法实现目标) 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也是如此,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已经习惯了一种低开支的生活状态,没有必要立马就改善生活品质,而是要集中精力提升被动收入。 比方说,早期大家打工的时候,一般吃的是公司食堂,住的是集体宿舍或者城中村,这种生活方式我完全能够接受。 虽然以当时的收入和储蓄,可能完全能够住进高档小区,过上那种所谓的高品质生活。但我忍住了,用节省下来的钱和时间去提升自我,去积累更多的被动收入,让自己尽快进入到财务自由的状态。 可能有人会认为,我这种财务自由是一种“廉价版”的财务自由,即使实现了财务自由,生活品质仍然没有某些高收入人士那么好。比方说,我没有买房买车,也没有奢侈品。但那又如何?我所追求的生活并不是别人眼中的高品质生活,而是一种更加自由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