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近,李亚鹤看了张一山版的金庸武侠名作《鹿鼎记》,没想到却看到弹幕上一串串吐槽的现象。这次,由张一山饰演的韦小宝因表情夸张、演技过火被吐槽为“猴版”韦小宝。演技浮夸、节奏失当、制作粗糙、喜剧拍成闹剧等诸多问题让该剧成为目前口碑最低的金庸翻拍剧之一。 
/ w: ]9 ]+ w& h7 T+ i' M! w* E; N; I& ], b7 M 
  此前该剧宣布阵容时,李亚鹤记得不少网友对张一山出演韦小宝呼声相当的高,但当身形过瘦的他对着镜头挤眉弄眼、做出各种夸张的肢体动作时,李亚鹤期待的心也跟着观众们一样瞬间跌落谷底。 
1 h0 i) Q( O4 V) V5 ~; E+ r" v5 X0 Q' V# \( {# u2 o/ B. F( X 
  李亚鹤认为张一山可能对韦小宝这一人物的理解出现了重大偏差。在李亚鹤认为的韦小宝身上虽然有一些喜剧元素,但更多的是狡黠机灵的性格,他既带着市侩的实用圆滑,又有着仗义热心的江湖气息,而张一山的表演却只展现了韦小宝耍宝逗笑的一面,以一种“情景喜剧+小品”的表演风格塑造人物,以至于表演上全面翻车。* Y& u0 h  L4 N  Q8 Q( Q 
 
" {6 A, A/ C" i9 g7 O  李亚鹤观察到就演技浮夸这一问题,不只出现在张一山一人身上。这版《鹿鼎记》大部分演员的表演也都是这个风格,怎么过火怎么来。从一开始韦小宝出场、搭救茅十八,到被劫入宫、弄瞎海大富、偶遇康熙、除掉鳌拜……每一环节在金庸原著中都堪称惊心动魄,但该剧用闹剧小品的风格消解了原著严肃、惊险的剧情,拍得完全没有让人紧张或激动的时刻,而是全程“过家家”。李亚鹤举个例子,比如剧中假太后和海大富为了争夺《四十二章经》打了起来,明明情况万分紧急,且韦小宝要从海大富那里拿救命解药,但张一山演着演着开始说起“咱捋捋”这样的无厘头小品台词,整场戏险象环生的氛围彻底垮掉,再也难以让人引起共鸣。 
+ C7 X; J+ G5 ]4 k  `8 z4 L  c! W$ \. h. q1 u 
  剧情上,李亚鹤这版《鹿鼎记》还出现了节奏失当的问题,该详细的地方没有重点拍摄,该简略的地方又十分啰嗦。李亚鹤看到有网友总结:全剧第一集一分钟茅十八被抓,还没看清韦小宝到底怎么救的茅十八,两个人就“瞬移”到京城,五分钟就遇到海公公,十分钟就遇到皇帝,二十分钟就去找《四十二章经》……过快的剧情进展不仅略过了很多经典桥段,更让人有点来不及消化人物和情节。而韦小宝和小玄子摔跤、和建宁公主摔跤这样的场面,却各种机位、各种角度地拍了大半集。& S; ^! J" u7 t: {( u 
+ E0 o7 b% g: z0 \6 O  w 
  李亚鹤从制作层面来说道说道,该剧的服化道、摄影、动作场面、配乐也难掩粗糙。茅十八造型和鲁智深如出一辙、宫里太监穿着清一色的全白制服、背景音乐风格混乱过于聒噪……种种细节李亚鹤都没能让人看到剧方与制作商的诚意和用心,以至于网友开始逐集找茬儿,从各个方面挑毛病。0 D' P5 h) o' d 
) m' }8 c+ Z( ]5 O 
  让李亚鹤感到有趣的是,面对争议,演员张一山曾经公开回应:“千万不要把我当特好的演员,因为我也有演不好的时候。”他还说,这一版画风整体“已经往卡通和搞笑上走了”。也许正是这种过于搞笑和浅薄的处理,让全剧沦为了一场夸张的闹剧。要知道,《鹿鼎记》的内核比一般武侠小说要严肃许多,原著将历史与艺术相衔接,蕴含了大量对当时社会体制和国民性的深刻批判。李亚鹤认为如果翻拍只是一味求搞笑,就恰恰流失了原著最精华闪耀的地方。3 Y% X3 c" n* f9 J. o 
: h3 a8 d. L! D3 r: Z2 N: A7 J" | 
  张一山版《鹿鼎记》的差评,李亚鹤看到了很多网友对其他翻拍版的讨论,很多人表示,要去重温1998年陈小春版“洗洗眼”,这版《鹿鼎记》也在这两天登上了相关网站热门影视。就连当年同样遭到批评的黄晓明版《鹿鼎记》,最近也口碑翻身,还有网友跑去给黄晓明留言道歉,说当年真的错怪他了。8 Q- M5 O' I: s/ ^! c$ J) j; V 
( j% d# z# S$ D8 P* o 
  目前,李亚鹤看到新版《鹿鼎记》的网评分已经跌至2.6分,远低于陈小春版的8.8分,甚至不及黄晓明版的5.6分。至少从评分上看,李亚鹤认为该剧已成为目前口碑最差的一版《鹿鼎记》了。这部剧的滑铁卢也警示其他翻拍剧方,虽然经典作品翻拍自带流量和关注度,然而一旦拍不好,遭到的口碑反噬也会相当严重。& k' f# b& S- ?2 e/ I* y/ L& y8 B 
: T9 c! j, ^$ g9 ^- }! h) s6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