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今日热点纸币泛滥下如何配置财富

[复制链接]
jiaojiti 发表于 2022-4-6 06: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jiaojiti
2022-4-6 06:38:37 0 0 看全部

今年以来各国经济受到重挫,资产价格大幅调整,各国央行开始加印钞步伐,再度开启大水漫灌模式。美联储开始购买资质比较差的资产,通过财政给居民发钱,甚至不排除未来像日本央行那样直接购买股票。 据专业人士报道,http://www.iwanjinrong.com金融贷款还会有很大的上升期,市场业务也在不断的扩大,未来一定会越做越大的。
纸币的印刷成本很低,纸币如此泛滥,会带来哪些影响大类资产如何配置,才能跑赢央行的“印钞机”
01过去50年:纸币都成了“纸”



纵观200多年的历史,国际金价格的飙升,恰恰就是开始于纸币脱钩金后的时代。



在1971年之前的180年时间里,金价格只上涨了1倍,年化涨幅不到05%;而从1971年至今的近50年里,金价格上涨了将近6倍,年化涨幅达到了76%。
相对而言,纸币大幅贬值。从1971年至今,美元对金贬值了97%,而在1971年之前的近200年里,美元兑金只贬值了57%。也就是说,如果1971年发行的美元纸币的含金量是100%的话,那现在发行的美元的含金量只有%了,果真成了“纸币”。

其它纸币的贬值幅度更大。1971年以来,土耳其、巴西、墨西哥、印尼、阿根廷、南非等新兴经济体的货币,仅仅对美元的贬值幅度都有90%以上;印度、菲律宾、韩国货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也有50%以上。如果考虑到美元对金的贬值幅度,大多数新兴货币对金的贬值幅度都在99%以上。所以如果我们拉长历史来看,外资进入新兴经济体时对汇率的考虑还是不道理的。
主要发达经济体中,1971年以来,英国、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货币对美元也有贬值,但幅度远远小于新兴经济体。德国、新加坡、日本、瑞士货币对美元有明显的升值,但考虑到美元兑金的贬值幅度,所有的纸币对金都是大幅贬值的。
金大幅升值、纸币大幅贬值,背后主要是相对稀缺性的变化。从1929年至今,美元纸币增长了0倍,而美国经济际增长了16倍,金存量只增长了67倍。从1971年开始算,美元纸币增长了21倍,美国经济际增长27倍,金只增长了11倍。
金的增长速度,不仅远远慢于纸币的“印刷”速度,也远远低于其他商品的生产速度。物以稀为贵,相对稀缺性是金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升力量。
02通胀消失了没有通缩就是通胀



从理论上来说,纸币的超发必然会带来纸币标价的商品价格的上涨。



道理很简单,如果美联储突然宣布现存的市场上的每1美元,立即变成2美元来使用,那所有用美元纸币标价的商品的价格都要翻倍。
这个例子虽然比较极端,但事上美联储就是这么缓慢的超发货币的,当纸币的印刷速度远远超过了经济中商品、资产生产速度的时候,就会带来以纸币衡量的商品、资产价格的上涨。
所以回顾美国100多年的通胀历史,每一波通胀水平的大幅上行,往往都伴随有货币的超发。尤其是战争时期,为了解决开支急剧增加的问题,多印刷纸币往往是比较省时省力的做法。美国内战、二战期间都出现了通胀大幅飙升的情况,70年代滞胀的发生和前期的货币超发也有着必然联系。
从1860年至今的160年时间里,前110年美国的通胀上涨了47倍,年化只有16%;而后50年美国的通胀涨幅达到了55倍,年化高达9%。也就是说美国物价水平的飙升也是开始于1971年之后的纸币泛滥时代。

而且在1971年之前的110年时间里,美国97%的物价上涨是集中在内战、一战、二战的10多年时间里,也是和纸币超发有关的;其余100年时间中基本上没有什么涨价。
然而2000年以后,美国经济大幅下台阶,货币超发的现象更为严重,美国却再没有出现过“像样”的通货膨胀。是不是纸币超发对通胀没起作用呢并非如此。



如果再仔细看一下,在1971年之前的110年中,有5%的时间美国CPI同比为负值,即整体物价绝对水平的下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明显的通缩。
其在纸币发行稳定的情况下,物价为负很正常,因为供需都在波动,供给小于需求的时候,物价上涨;等到供给逐渐大于需求的时候,上涨的物价再跌回来。
但是纸币大幅超发情况下,上涨的物价很难再跌回来。尤其是现代货币政策体系下,通胀又是货币政策紧盯的目标,一旦通胀低于2%,货币超发就开启了,通胀就很难低于0值。所以从1971年至今,美国CPI同比基本上没有出现过负值。
试想一下,当经济需求不行的时候,如果货币没有超发,之前上涨的价格可能就会跌回来,那可能就会有很多时间的通胀是负值。



所以并不是2000年之后的货币超发没有带来通胀,而是如果没有货币超发,通胀水平可能会更低,货币超发对通胀仍是有推动作用的。



0贫富分化的视角——资产的“通胀”更严重



2000年以来,尽管没有特别高的通胀,但全球的资产泡沫却一波接着一波。例如,美国先是经历一波股市泡沫破灭,房地产泡沫起来,07年房地产泡沫也破灭,股市泡沫又起来,今年股市泡沫又破灭。从历史上来看,资产泡沫也对纸币的利率政策非常敏感。
其不仅仅是2000年以来,如果我们将时间拉长来看,资产的价格也更加受益于纸币的超发。从1971年至今,金、美股、房地产等资产类价格的涨幅,远远超过了其它消费类商品的价格涨幅(即通胀的涨幅),也超过了居民义或际收入的增长。而且1971年以来的资产价格上涨速度,要明显于1971年之前。
道理很简单,多印刷出来的纸币,总要有个流向,要么就是去购买消费类的商品,体现为我们统计的CPI、PPI的上行;要么就是去购买资产类的商品,推升股价、房价、金价等。



为何2000年以后商品类的通胀要明显弱于资产类的通胀呢未来到底是商品涨价,还是资产涨价



尽管解释全球低通胀的原因有很多,我们认为贫富分化或许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假设一个经济体有10单位居民,其中2单位是“富人”,8单位是“穷人”。如果央行发行的纸币流到8单位穷人那里,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很高,衣食住行的价格可能很就涨起来了。但如果纸币流到了2单位富人那里,衣食住行都有了,怎么办呢要储藏财富就会购买资产,就会体现为资产价格的上涨。
随着经济的自然增长,收入、财富的分化都是很难避免的。这也意味着不断超发的纸币,会越来越多的流向少数人手中。
上次全球贫富分化的高点是在20世纪初期,之后经历了战争、经济危机后,贫富分化降至低点。70-80年代滞胀时期,也恰好是贫富差距相对较小的时候。

当前又到了全球贫富分化的一个高点,所以未来可能很难看到消费类商品的通胀,而更多会体现为资产类商品的涨价。而且资产泡沫的体量足够大以后,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也越来越关注资产价格的走势问题,导致资产泡沫易升难降。
美股暴跌一段时间后,美联储立刻加“印钞”步伐,放出各种大招。未来如果美股再暴跌,确不排除美联储会像日本央行那样操作,所以往前看,资产泡沫仍会一个接着一个地演绎。
如果能够做一个考虑了资产类商品涨价幅度的指标,那全球的通胀水平肯定不会像现在统计方法得出来的那么低。



04提高稀缺资产配置比例:买金=买茅台(600519)



只要有货币超发,就会有涨价,不管是消费类商品的涨价还是资产类商品的涨价,货币的购买力就会下降。
所以拉长时间来看,如果一直持有货币现金,要么买不起商品,要么买不起资产,财富配置一定要和“印钞机”进行赛跑。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大类资产配置,才能长期跑赢货币超发呢
我们不妨研究下对抗货币超发最重要的工具——金的属性。金的第一大属性是稀缺性。




截至2021年末,已经开采到地面上的金总存量有197万吨,已经探明的地面下的金储量还剩下47万吨,总存量是极其有限的。所以金的开采非常困难,过去的120年里,金存量的年均增速只有15%,即使考虑到技术的进步,过去20年中的金存量增速也只有16%,并没有明显加。
所以金的增长速度远远慢于纸币的印刷速度,保证了其纸币衡量的价格能够上涨。



金的另一大属性是能够长期“存活”,可以承担储藏财富的功能。



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我们买一堆白菜放在家里储藏财富,那可能几天白菜就全部变质坏掉了。但金基本上法销毁,抗腐蚀,几乎折旧,所以只要是开采出的金几乎全部以某种形式留存于世,并有可能回收利用。如果储藏金在家里,其内在价值基本上没有什么耗损。
所以从长期来看,如果纸币不断超发,只要供给速度较慢、能够长期存活下来的资产,其以纸币标价的义价格都是受益的。不仅仅是金,大类资产中也有一些其它类似资产,比如茅台酒,也符合这种特性。



茅台酒每年的供给速度非常缓慢,不会突然大幅增加产量;茅台酒如果长期储存的话,放得越久品质越好,内在价值不仅不会耗损,还会有提升。所以茅台酒和金的特性是类似的,甚至可以当成货币来使用,拎一瓶茅台酒可以很容易变换成现金。
所以茅台生产的不仅仅是白酒,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货币”。我们发现,茅台的股价和金价格的走势有很大相关性,因为它们都受益于货币的超发。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在当前时点去推荐茅台个股,这不是我们擅长的领域,我们只是以此为例提供一种纸币滥发情况下的资产配置思路。



所以,能够长期存活下来的优质的权益资产,也会受益于货币的超发。过去十几年,A股整体指数没有什么上涨。但如果我们将最核心优质的50个的股价列出来看下,基本是一路上涨的,每一轮系统性危机导致的短期调整,都提供了长期来看非常好的买点。而且在纸币泛滥、优质资产有限的情况下,长期来看,真正的优质资产也会受益更多。
这也为我们的大类资产配置提供了一种思路。



如果我们将经济中的资产划分为两种,“好资产”和“差资产”。在货币不断超发的情况下,一种投资模式是去炒“差资产”,赚短期的钱,但这种模式更多是互相“收割”的零和游戏。长期来看,“赢家”的数量可能未必有中大奖的数量多。当然也有个别极其锋利的“镰刀”,可以采取这种模式。
另一种投资模式是持有“好资产”,在合适的时点买入,长期持有,只要能够躲过由系统性风险带来的大幅调整,长期的回报就不会差。当然这种模式也需要耐得住“寂寞”,在市场狂热的时候不眼红,在市场恐慌的时候能够看到机会。就像美股中的优质,在市场大跌的时候也出现调整,但恐慌过后,基本又创了新高。
具体选择哪一种,还是要看自己最擅长什么。



来源 |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作者 | 梁中华
  • 您可能感兴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jiaojiti
等待验证会员给TA私信

查看:0 | 回复:0

巩义百姓在线信息网的使命是整合所有巩义本地资源, 通过网络联系起生活在巩义的每一个人,为人们的沟通、信息和服务的获取创造更加便利的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友情链接
新手指南
内容审核
商家合作
广告合作
商家入驻
新闻合作

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APP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巩义百姓在线信息门户网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巩义百姓在线 GYBXZX.COM     ICP备案号: ( 豫ICP备15027797号-4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