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常识:是“清茶”,也是“浓汤”

[复制链接]
广西科技 发表于 2022-4-17 09: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西科技
2022-4-17 09:25:38 13 5 看全部
  拿到这部由王干选编的《鉴赏家——汪曾祺美食小说散文选》,不觉眼前一亮。汪曾祺的各种选本可谓多矣,但没有比王干来选编这部汪曾祺美食小说散文选更合适的了。美食城的相关资讯可以到我们网站了解一下,从专业角度出发为您解答相关问题,给您优质的服务!
  汪曾祺已然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传奇,说是一个神话似乎也并不为过。虽然汪曾祺离开这个世界已经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了,但是读者对他的热度不但丝毫未减,反而日益浓烈,这也是一个非常汪曾祺的现象。   《鉴赏家——汪曾祺美食小说散文选》   王干 选编   海天出版社   2021年11月   关于汪曾祺的说法,已经太多太多,如“最后的士大夫”“最后一个中国古典抒情诗人”“京派的最后一位传人”等等,无不意在凸显其“纯粹”性,然而,所有这些“最后”,简明则简明,有时也是一种遮蔽和简单化。事实上,汪曾祺要复杂得多,真实得多。   江南自古繁华,故美食家也多。汪曾祺与王干,一个高邮人,一个兴化人,同属“里下河”,既是同乡、忘年交,更是文学知己,又皆好美食,于是有了这部《鉴赏家——汪曾祺美食小说散文选》。   民以食为天,中外皆然。中国是世界上最懂吃、最会吃的民族,虽然历史上吃不饱的时候居多。对中国人而言,吃,不但是“天”,还是一门学问和艺术。谈吃,自古便是中国文人的雅好。然而,同样是谈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界。鲁迅把回忆儿时故乡的蔬果,看作是“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这是鲁迅的冷峻;莫言的小说,最喜欢拿食物作比,他的“一天三顿肥肉饺子”的故事,广为流传,特殊年代的饥饿记忆,形塑了他的食物诗学。汪曾祺从小生活在书香之家,他对美食,怀有一种特殊的鉴赏性,这是汪曾祺的不同之处。   在文坛上,汪曾祺素有“文学美食家”之誉,然而,读了《鉴赏家——汪曾祺美食小说散文选》后,我觉得称之为“美食文学家”,似更妥帖——如果真有“美食文学”的话。《鉴赏家——汪曾祺美食小说散文选》堪称汪曾祺“美食文学”的集萃。   亚圣云,君子远庖厨,而汪曾祺却沉醉于“六平方米做郇厨”,乐此不疲,故与文学家相比,汪曾祺首先是一个生活家,是一个懂生活、爱生活、会生活的人,这也许正是“人人都爱汪曾祺”的原因。所谓“汪迷”,人们真正“迷”的,其实是汪曾祺文学世界中那种特有的日常生活的情趣和气息,特别是在充满了血与火的20世纪,这一点则尤显珍贵,从这个意义上说,汪曾祺的意义是以20世纪中国为独特背景的。汪曾祺多次说“我的作品不是,也不可能成为主流”,其实就是这个意思。汪曾祺的美食文学,相对于20世纪的如火如荼,实在是一杯“清茶”。   汪曾祺的美食散文,堪称“文坛一绝”(王干语),知识性和趣味性,是汪曾祺散文的两大法宝,也是其魅力所在。汪曾祺美食散文中真正堪称妙品的,是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文字,一茶一盏,一饭一蔬,信手拈来,所写不过是日常瓜果食物,但是有生活、有情致、有韵味,正如多年前汪曾祺为《蒲桥集》所写的“广告语”:“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 汪曾祺的美食散文,实在是当代散文园地中的一株奇葩。   汪曾祺承续了中国传统文学的清流一脉。客观上讲,他那淡雅的笔致,白描的手法,都属于另一个时代,这也许就是汪曾祺说自己的作品不适合上“头条”的原因。在《故乡的野菜》中,汪曾祺对“枸杞头”这样写到:“春天的早晨,尤其是下了一场小雨之后,就可听到叫卖枸杞头的声音。卖枸杞头的多是附郭近村的女孩子……枸杞头带着雨水,女孩子的声音也带着雨水。枸杞头不值什么钱,也从不用秤约,给几个钱,她们就能把整篮子倒给你。女孩子也不把这当正经买卖,卖一点钱,够打一瓶梳头油就行了。”如此散淡之笔,事实上已经超出了“美食文学”的范畴。   然而,我还是更喜欢他的“美食小说”。虽把《七里茶坊》《八千岁》《鉴赏家》《职业》等称为“美食小说”略感牵强,但是“美食”也的确构成了汪曾祺小说的某种“因子”,抑或仅仅是“引子”而已。在汪曾祺的这类“美食小说”中,真正吸引人、令人难忘的,其实还是汪曾祺常说的“美”和“健康的人性”,就拿小说《鉴赏家》而言,画家季匋民与果返叶三,出身不同,地位悬殊,但是因为“画”,两人成为了真正的知音,他们之间的友谊,如春水,如清风,看似平淡至极,实则意趣盎然,令人回味无穷,难怪编者王干以此篇命名这部选本。   汪曾祺自幼崇慕归有光“以清淡文笔写平常事”,然而汪曾祺的并不一味地“淡”,就其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况味和生活气息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碗“浓汤”呢?   散文《萝卜》,作者从一枚水萝卜写起,随意随性,漫不经心,但是一句“自离家后,我没有吃过这样好吃的萝卜”,感情则相当浓烈;再如《果蔬秋浓》之“水果店”,结尾那句“那年我正在恋爱,初恋”,让人豁然开朗,作者所怀念的绝不单纯是儿时的水果香,而是人生的滋味,生命的滋味;再如,《咸菜茨菰汤》中,一句“我怀念家乡的雪”,也实为情深之语,其中不知蕴含了多少人生况味。多年前,曾有一套“名家谈生活艺术丛书”行世,其中就有汪曾祺编的《知味集》,这里的“味”,也许更多是生活之味、人生之味,而不仅仅是美食之“味”。   汪曾祺尝言:“我把自己所有的爱的情怀灌注在喜好美食的文章里”,这也正是《鉴赏家——汪曾祺美食小说散文选》的命意所在,回荡在这部美食文学中的,用汪曾祺自己的话说,其实就是“活着多好呀”!   作者:温奉桥,中国海洋大学王蒙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来源:晶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举报/反馈   
BryantNum 发表于 2022-4-17 11: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BryantNum
2022-4-17 11:56:22 看全部
这个帖子会火的,鉴定完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巩义汽车 发表于 2022-4-17 19: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巩义汽车
2022-4-17 19:50:10 看全部
这个帖子好无聊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巩义旅游 发表于 2022-4-18 01: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巩义旅游
2022-4-18 01:11:48 看全部
这一年啥事没干,光研究楼主的帖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巩义汽车 发表于 2022-4-18 10: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巩义汽车
2022-4-18 10:14:13 看全部
楼上的这是啥态度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oshiyayang 发表于 2022-4-25 02: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toshiyayang
2022-4-25 02:19:50 看全部
顶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您可能感兴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查看:13 | 回复:5

巩义百姓在线信息网的使命是整合所有巩义本地资源, 通过网络联系起生活在巩义的每一个人,为人们的沟通、信息和服务的获取创造更加便利的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友情链接
新手指南
内容审核
商家合作
广告合作
商家入驻
新闻合作

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APP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巩义百姓在线信息门户网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巩义百姓在线 GYBXZX.COM     ICP备案号: ( 豫ICP备15027797号-4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